闻一多(1899年11月24日—1946年7月15日),本名闻家骅,字友三,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,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、学者、民盟盟员和民主战士。
# 教育背景与文学创作
-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,期间积极参与学生运动,并开始文学创作。
- 1922年赴美留学,学习美术,次年出版诗集《红烛》,表现出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。
- 1925年回国后,历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和教务长,同时继续诗歌创作,1928年出版诗集《死水》,实践了新诗格律化理论。
# 学术研究与贡献
- 在学术上,闻一多广泛研究中国文化遗产,著有《神话与诗》、《楚辞补校》等专著,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入研究。
- 他的神话研究让古老神话讲述尘封的历史,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构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。
# 民主斗争与社会活动
- 抗日战争期间,闻一多积极参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、争民主的斗争。
-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,多次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。
- 1946年7月15日,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演讲,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,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,时年47岁。
# 精神与影响
闻一多被誉为“红烛精神”的象征,他的诗歌和学术研究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。他的生命诗学思想强调诗歌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体验,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闻一多的廉洁风范和坚定信念,使他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