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天心,1958年3月12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,祖籍山东临朐,是台湾著名作家。以下是关于她的详细介绍:
# 家庭背景
朱天心的父亲朱西宁是随国民党军队来台的军中作家,母亲刘慕沙是台湾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,姐姐朱天文也是著名作家、编剧。
# 教育经历
朱天心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。
# 创作经历
- 早期作品:朱天心写作起步极早,16岁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小说《长干行》,高中时创作的记述少年时代友谊、欢笑、泪水、青春的长篇自传《击壤歌——北一女三年记》风靡了台湾中学校园,重版十多次,为一代代台湾中学生所喜爱。七十年代中后期,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《方舟上的日子》和《昨日当我年轻时》,题材多集中描写少年人、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。
- 创作风格转变:1997年,朱天心出版短篇小说集《古都》,包括《威尼斯之死》等名篇,标志着她创作风格的衍变,这些作品不再有当年那个小女孩不知人间疾苦的快乐和淡淡的哀愁,而拥有了中年人辛辣的讥嘲、苦涩的反思,表现了对弱势族群深切的同情。
- 近期作品:朱天心的全新猫书《那猫那人那城》,继《猎人们》之后,写下她生命中际遇的街猫朋友的故事,并延伸至猫族、人族,以及二者交织的共生时空,以最细密的现实关怀、最辽阔的生死忧思,深情而孤绝地记录下人族与猫族努力地在这块土地上共生的姿态。
# 社会活动
朱天心曾参与政治活动,1992年曾经参与朱高正所创之中华社会民主党并参选第二届“国大代表”,并且曾于1995年代表新党于苗栗县参选第三届“立法委员”;2004年又参与民主行动联盟。此外,她还是一名资深动保志工。
# 主要成就
朱天心的作品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等多项文学奖,她被誉为“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”,代表作品包括《当我年轻时》、《想我眷村的兄弟们》等。
# 个人生活
朱天心的丈夫是谢材俊(唐诺),两人育有一女谢海盟。
朱天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,在台湾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,她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,也为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