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植芳(1915年-2008年4月24日),山西襄汾人,著名作家、翻译家、学者,中国“七月派”的重要作家,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。
# 人物生平
- 早年经历:1916年9月29日出生于山西襄汾。1929年7月考入太原的私立成成中学,两年后开始尝试写作,以笔名“冷魂”在《太原晚报》上发表处女作——短篇小说《一个兵的日记》。
- 求学与创作:1932年9月,考入北平教会学校崇实中学,并继续写作,两年后在北平《京报》文艺周刊《飞鸿》、天津《大公报·小公园》、上海《申报·自由谈》等报刊上发表小说、杂文等。1936年1月,因参加“一二·九”学生运动被捕,后赴日本留学,入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日文,9月考进日本大学经济科,不久转社会科。
- 抗战时期: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回国,曾任陆军第三军第七师政治部上尉日文干事。1938年7月,在《七月》杂志上发表追悼亡妻的独幕剧《家——呈婵娥君之亡灵》,8月担任“七月社”西北战地特派员和特约撰稿人。
- 建国前后:1949年后,历任震旦大学中文系主任,复旦大学教授、图书馆馆长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副会长,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。1955年受“胡风案”牵连入狱,直到1980年才平反。
# 主要成就
- 文学创作:著有小说集《人生赋》,散文集《热力》《暮年杂笔》,回忆录《狱里狱外》等。
- 翻译作品:译有《契诃夫手记》《俄国文研究》等。
- 学术研究:专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,是这两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。主编了《文学研究会资料》(三卷本)《巴金作品评论集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》(两卷)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》等。
# 人物轶事
- 四进监狱:贾植芳一生四次入狱,第一次是因参加“一二·九”学生运动,第二次是在徐州被抓到日本宪兵队,第三次是1940年代末在复旦参加学生运动,第四次是1955年受“胡风案”牵连。
- 关于妻子:贾植芳的妻子任敏是他的忠实支持者,两人没有正式的婚约,但任敏在贾植芳入狱期间一直等待他,并独自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。
贾植芳以其坎坷的经历、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学术贡献,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他的作品和学术研究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智慧,也为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