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松龄(1640年6月5日—1715年2月25日),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济南府淄川(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)人,清朝文学家,短篇小说家。
# 生平经历
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衰落的小书香家庭。他自幼聪慧,19岁时在县府的考试中夺得第一名,成为秀才,但此后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,多次参加乡试均未考中。为了生计,他曾在私塾教书,并一度在江苏宝应县做幕友。直到71岁时,他才获得“岁贡生”的虚衔。
# 文学成就
蒲松龄最著名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,共收录了491篇短篇小说。这部作品以精炼、生动的文言写成,内容涵盖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、抨击社会黑暗、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等多个方面,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。蒲松龄通过花妖狐鬼的故事,以曲折隐晦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,寄托真情实感,抒发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懑,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。除《聊斋志异》外,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、戏剧、俚曲以及有关农业、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,总近200万言。
# 后世影响
《聊斋志异》自问世以来,便风行天下,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崇高的地位。它被译成多种文字,在多个国家发行,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。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、电影、电视剧,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