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先勇,1937年8月16日(农历7月11日)出生于广西南宁,籍贯广西桂林,回族,美籍华裔作家、评论家、戏剧家、昆曲制作人,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荣休教授,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。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教育经历
- 1956年考入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,1957年转入中国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。
- 1963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学习深造,1965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。
创作经历
- 1968年创作完成短篇小说《金大班的最后一夜》。
- 1976年《现代文学》杂志复刊,任杂志社社长。
- 1984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《孽子》。
- 2001年小说《Danny Boy》发表于《中外文学》。
- 2016年7月《白先勇细说红楼梦》在台北发行。
- 2019年4月编著出版小说散文精选集《我的寻根记》。
- 2020年创作出版《美的复兴》。
戏曲创作经历
- 2004年参与制作的昆曲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台北首演并引起轰动,此后在两岸四地多次上演,于中国内地、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、美国、英国、希腊等地巡回演出逾200场。
主要成就
- 文学创作方面,其小说集《台北人》《寂寞的十七岁》《纽约客》等,长篇小说《孽子》等,散文集《蓦然回首》《树犹如此》等,舞台剧《游园惊梦》等,在华语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,其中《台北人》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100强中位列第七,是在世作家中的最高位。
- 昆曲复兴方面,他担任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总制作人,推动昆曲的传承与发展,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光彩,该剧已在全球巡演超过500场,吸引观众超过80万人次,并成功进入多所高校,培养了大量年轻观众。
- 此外,他还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、第五届郁达夫短篇小说奖等荣誉。
社会活动
- 设立白先勇文学基金,支持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持续发展。
- 推动设立白先勇文学馆,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。
白先勇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成为华语文学界的重要人物,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,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。